在污水处理厂PPP项目中,政府一般负责前期设计以及可研性研究,由于缺少完善的基础数据,再加上PPP模式在我国本就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相关经验,导致政府方无法准确地预测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后的实际经济效益,进而无法赋予项目一个科学的定价。设置的污水处理服务费过高,将出现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大,运营企业利润过高,第三方支付意愿降低等情况,也无法体现污水处理厂的社会公益性;定价过低则投资企业可能出现运营亏损等情况,导致合作关系破裂。因此,在项目运营期间,适时对定价进行调整,有利于政府平衡项目各参与方的利益,使得项目能够健康的运营发展。
污水处理厂PPP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充斥着许多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将使投资方承担更多的风险。比如实际入水量不足、污水处理消耗材料价格上升、电费上升等都将增大投资方的运营成本,如果继续按照项目初期的定价继续运营,运营方很可能出现入不敷出的窘况。因此,在特许运营期内适时的进行价格调整有利于维护运营方的利益。
使用方的支付意愿与污水处理厂的服务费息息相关。如果外部的市场环境不断变化,而项目自身的服务费却一直不变,毫无疑问将引起第三方支付意愿的波动,影响参与各方的收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