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脱氮工艺相比, 厌氧氨氧化工艺具有脱氮途径短、节省曝气量、无需外加碳源、污泥产量少等优点[1], 已成为目前前景的污水脱氮工艺[2].
厌氧氨氧化以亚硝化工艺为基础.亚硝化工艺难以控制, 出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硝氮[3, 4].同时, 厌氧氨氧化工艺将污水中的氨氮和亚硝氮转化为氮气和少量硝氮, 极限脱氮效率为89%[5], 且无法去除进水中固有的硝氮,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整体工艺的出水氮素浓度偏高[6].随着污水排放标准日益严格, 提高氮素去除率也迫在眉睫.有文献指出, 采用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应器的总氮去除率[7~9], 但国内外对SAD工艺的研究停留在配水上[10~12], 实际应用极少.
亚硝化工艺出水中, 可降解有机物浓度较小, 后续的SAD工艺往往需要外加碳源.碳源对SAD工艺有重要的影响[13~15].污水处理厂通常投加的有机碳源为甲醇、丙酸钠和葡萄糖等[16].甲醇会对厌氧氨氧化菌产生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不适合作为SAD工艺的有机碳源[17].丙酸钠和葡萄糖对厌氧氨氧化菌抑制作用较小[18], 理论上可以作为SAD工艺的碳源, 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尚未有人研究.
本试验在污水处理厂进行, 利用A/O除磷和亚硝化工艺处理后的实际生活污水为基质, 分别投加葡萄糖和丙酸钠启动SAD工艺, 研究实际工程应用中有机碳源对SAD工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