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合成革是指以人工合成方式在以织布、无纺布(不织布)、皮革等材料的基布上形成聚氨酯树脂的膜层或类似皮革的结构,外观像天然皮革的一种材料。目前,国内对制革(皮革)工业废水处理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合成革废水处理的研究较少。合成革企业在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因其生产品种的不同而异,种类多,成分复杂,其排放周期和水量也因其产品质量的要求不同各异,其浓度也因各自具体操作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根据我们对多家合成革企业现场情况的调查,废水主要分为低浓度废水和高浓度废水。低浓度废水主要来源于揉纹车间揉纹废水、车间地面冲洗水、厂区路面冲洗水及厂区生活污水。高浓度废水主要来源于干、湿法生产线原料桶清洗废水、生产线冲洗水、DMF(二甲基甲酰胺)回收塔冷凝水(亦即塔顶水)、回收塔的定期冲洗水、湿法生产线的凝固槽冲洗水以及储罐冲洗水。
合成革废水包括以下几股废水:
1、水糅废水,COD300—1500之间,氨氮小于50;
2、洗槽水,COD10000—20000之间,此废水进入回收系统;
3、洗塔废水,COD5000—20000之间,氨氮小于100;
4、塔顶水,作为产品生产用水,因此此类废水基本不排放;
5、地面水及洗桶水,COD10000—20000,进入回收系统;
6、喷涂水,非常难处理,非连续排放;
废水的特点:低浓度废水的CODCr在300~1800mg/L之间,均值在1500mg/L左右,NH3-N≤50mg/L。高浓度废水的CODCr在2000~15000mg/L之间,均值在8000mg/L左右,NH3-N≤100mg/L。源水中NH3-N不高,一般在50~100mg/L之间,但DMF(二甲基甲酰胺)浓度高,而DMF水解产生二甲胺,二甲胺在厌氧过程中会分解为大量的NH3-N,其氨氮高达300~400mg/L左右,故废水的典型特征是“双高”(高CODCr、高NH3-N),这也是合成革工业废水生物处理的难点。
在生物处理法中,无论工程设计如何复杂多样,决定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生物反应器的改进和微生物。我们以此为核心,针对合成革工业废水特点,经过多方案比较、试验和攻关研究,开发出了创新型A2/O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具有成熟、安全、可靠、低能耗、低成本、低占地面和高去除率等优点。其CODCr和NH3-N去除率分别可达96%和94%。
工艺流程工艺流程简述
高、低浓度废水分别经集水池由泵提升至隔浮池去除渣料和悬浮物后进入调节池以调节水量、均化水质。调节池出水进入厌氧池(A1池),厌氧池内设置组合填料,采用生物膜法。废水经厌氧降解后,DMF等有机物经厌氧过程后的氨基转化为氨氮,氨氮浓度幅度提高,但大部分有机物在无氧的条件下被厌氧微生物分解。厌氧池出水进入缺氧池(A2池)。
缺氧池内设置组合填料,采用生物膜法。废水经过缺氧水解酸化处理后,利用水解产酸菌活性强及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在胞外酶的作用下,将废水中难以降解的大分子结构经水解酸化成为可溶性小分子,以提高BOD5/COD的比值,为后续好氧处理打下良好的基础。缺氧池出水进入好氧池(O池)。
合成革污水处理设备工艺流程特点
①本工艺充分发挥了厌氧技术节能、好氧技术的优势。
②本工艺厌氧池(A1池)和缺氧池(A2池)采用生物膜法,好氧池采用活性污泥法。在生物化学处理方法中,无论工程设计如何复杂多样,决定效率的主要因素是生物反应器的改进和微生物。本设计采用的创新型A2/O工艺,是将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三段式废水处理工艺,利用三段不同环境,使悬浮和附着的微生物自然变异,通过自然竞争在三段形成各自的优势,协同增效,从而达到和稳定去除CODCr和NH3-N目的。并充分利用水解酸化、好氧两种处理工艺的优势,使污泥在系统内循环回流消解自溶,力求做到少污泥化运行,没有二次污染。
③除高、低浓度废水集水池外,其余构筑物采用一体化钢筋混凝土结构,将各个子单元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占地面积减少,安装简便。